在門診最常聽到的話就是:

[醫生啊,好好幫我檢查我的胃喔.現在胃鏡是不是比較細,比較不痛啊?]

當然,要比較細的胃鏡當然有,細的胃鏡也當然檢查起來比較不會不舒服.

但請想想您花時間花錢來檢查的目的是什麼?

外行的看粗細,內行的看機器.

細的經鼻腔內視鏡原本的用意是因為有些病人因食道或胃部長了腫瘤,

正常size的內視鏡無法通過狹窄處,因此不得不犧牲掉鏡頭解析度,

把胃鏡的管腔做小號一點,用這樣的經鼻內視鏡也是可以完整做完胃鏡檢查,

但一些細小病變,或早期癌症病灶就容易被忽略掉.

科技當然是在進步,但卻不是進步在讓檢查更舒服,

而是讓檢查更準確,讓一些早期病變能夠看清楚.

一般醫院等級或高等一些的診所內視鏡設備,除了基本白光影像外,

還發展了窄頻影像系統(Narrow Band Imaging System)

根據物理原理,波長愈長穿透力愈佳。

另外,血管中的紅血球也會吸收藍光,使其反應出紅色。

可見光譜中,以紅光的波長最長綠光次之,藍光最短。

使用紅光可以在腸胃道黏膜擁有最深的影像。

所以,當我們使用特定的紅、綠、藍濾板,只讓特定波長的光線穿透出來,

紅光(600 nm)可以穿透到最深層,顯示出深色的較大的血管,

藍光(415 nm)則在最淺處,顯現出紅色的微血管,

綠色(540 nm)則顯示紅藍之間的顏色。

透過濾板過濾光線的強弱,控制了三個顏色的強度,也調整了顏色的對比。

所以,整個系統減少了不必要的中間色,加強了穿透的深度,把血管的對比強調出來 。

   2   

下圖即為正常光線的樣子看似正常,但上圖透過NBI模式就看到有些黏膜化生不良.

而現在又更發展出放大鏡頭,就是把小病灶處放大來看,

可以增加早期食道癌或胃癌診斷機會.

而此種放大內視鏡不但鏡頭沒有變小,反而做得更粗.

所以啊,下次需要做胃鏡檢查時,別再要求要用細的胃鏡了,看不清楚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虎尾建合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